星期三, 2月 14, 2007

基督教與動物解放:安德魯.林基之動物神學

神學與教會 第廿八卷第二期(2003年1月)

基督教與動物解放:安德魯.林基之動物神學

李鑑慧
劍橋大學Wolfson 學院 Junior Research Fellow

「我們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嘆息、勞苦,直到如今。」(羅馬書八: 22)
「義人顧惜他牲畜的命。」(箴言十二: 10)

西方關於動物的人道思潮主要興起於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其中又
以英國發展最早。英國在1822 年即通過世上第一個動物保護法, 1822 年
第一次成功組成專司保護動物的團體。若將所謂社會運動界定為有組織的
集體行動,算起來,這運動在英國也有近兩百年的歷史了。在這段漫長的
歷史中,基督教曾經發揮了積極的影響力,對運動之興起與延續起過重大
助力。1 兩百年間,基督教與教會在運動中扮演角色亦多所變遷。

本文旨在介紹當代最重要的一位提倡動物解放之英國神學家-安德魯
.林基(Andrew Linzey)- 的動物神學思想,藉之探討基督教於運動中所
能扮演的角色。第一部分是歷史回顧,分析基督教信仰於十九世紀英國之
動物保護運動中所曾經扮演的關鍵角色。第二、三部分則回到當代脈絡,
系統性地介紹安德魯.林基之「動物神學」,並探討其思想對神學、教會
以及動物運動的貢獻。此文雖著重歷史發展脈絡,但其所關注並非過去而
是未來。同樣地,此文焦點雖然在於林基個人之思想與行動,但最終所希
冀開啟探討的則是當代基督徒與教會如何能尋求完整之信仰實踐,關心周
遭無辜受苦之動物。

一.基督教與十九世紀的動物保護運動

當代少有延續百年以上的運動,唯橫跨兩個世紀,尋求改善動物處境
與提升其道德地位的動物保護運動儘管有起有落,卻長久延續至今。2 然
而,與時代環境密不可分的動物運動,亦隨著過去兩個世紀以來的時代
「世俗化」過程(secularization process)歷經了重大轉變:宗教 逐漸淡出
其過去種種顯著角色。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日,關懷動物處境之人道運
動,基本上已經是個不帶有宗教色彩或深受基督教影響的潮流。要述說這
一切發展緣起,我們得由那宗教氣氛瀰漫的古早年代說起。

西方動保運動興起的時期,是宗教虔誠的十九世紀。在這時,宗教普
遍滲透人民生活的各個層面,並對人們的社會行為和道德規範產生極大影
響。以運動最早的起源地英國來說,自十八世紀中期以來,開始經歷了一
場歷時甚久、影響深遠的「福音派興起」運動(Evangelical Revival)。這
宗教運動涉及英國國教、美以美教派,最後終至對十九世紀維多利亞時期
之文化與價值觀帶來決定性的影響,故這一世代時常也被稱為「福音派的
年代」(evangelical era)。這一波宗教上的浪潮以強調聖經地位、個人之
罪惡與救贖、心靈之改革為基本特色,行為上要求人類必須行善以求得救
贖,政治上則強調社會道德與秩序的重建。興起於此一時期的英國「反對
虐待動物運動」, 3 即受此福音派影響甚大。當時運動中有幾位重要代表
人物,皆是福音派於政治上最具影響力的Clapham sect重要成員,如以領
導當時反奴隸運動著稱、協助創辦第一個動保團體的威伯佛斯(William
Wilberforce),還有之後被稱為「福音派中的福音派」(the evangelical of
evangelicals)、領導1870 年代驟興之反對「動物實驗」運動的謝茲柏力伯
爵(Lord Shaftesbury)。而儘管運動中也並非人人皆嚴格定義下的福音
派,但是他們往往亦表明他們對動物的關懷完全是基於基督教信仰的。比
如說,英國最早之動保團體「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協會」(RSPCA)4 ,即曾
正式宣告其工作是「完全基於基督教信仰和基督教原則」。5 其他的動保
團體以及反動物實驗團體,6 在運動推展上,亦不避諱公開宣告其所秉持
的基督教精神。我們大致可以分為「運動目標」、「運動論述與語言」以
及「運動組成」等三個層面探討英國這時期的反動物虐待運動的濃厚宗教
性格。

首先,在「運動目標」上,這第一代運動所關心的主要是街頭巷尾無
處不可見的對驢、馬之過度鞭打,讓牠們超載超時工作、折騰致死,以及
盛行於當時工人階級的幾種殘酷運動,如鬥熊、鬥雞、鬥狗等。但是,除
了對動物受苦本身的關懷,此時運動團體亦特別關注人類自身道德的墮落
與敗壞。他們擔心,放縱人類對動物之殘酷行為,將會使得人性變得殘酷
與麻木不仁,終而導致人類以同樣態度對待自己,帶來道德與秩序的淪
喪。也因此,各運動團體同時關切與譴責的也包括往往伴隨著動物虐待的
工人階層之酗酒、賭博、叫囂、干擾公共秩序、安息日不上教會等行為。
故這時的運動不單關心動物處境,一般也被界定為更廣義的人類「道德與
風俗習慣改造」運動(reformation of morals and manners)的一環。不過,
由於此這道德改革與宗教屬性,這時的運動也帶有明顯的上對下的階級性
格(要求下階層人民接受中上階層的價值觀以及行為規範)以及狹隘的道
德化傾向,多為外界以及往後運動者所批評。

其次,在「運動論述與語言」方面,此時運動亦以基督教神學為最主
要依據。聖經中創世紀的創造論、上帝授與人類管理萬物的權柄、上帝對
萬物之慈愛與關照等源自基督教教義的想法,都是動物運動所不斷闡揚
的。此外,如「我們應慈愛如天父」、「我們應憐憫、如你天上的父亦是
憐憫的」、「憐憫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將承受憐憫」等經句,也都是當
時運動傳單、刊物,以及口語表達上所常見的宗教語言。運動中更可以見
到具有福音派色彩之語言,比如「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協會」一次執行委員
會議中一委員所說的:「召喚我們吧- 我們手中拿有聖經,準備追隨美好
事工。」7 此話一說畢,全室一陣喝采表示認同。當時動物運動中一位積
極成員- 聖公會牧師史泰爾(Rev. Styles)- 在「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協會」
1835 年的年會上亦有這麼一段演說:
我將拒絕基督教,如果這個宗教限制了我們的同情心。幸而基
督教中慈悲的精神是多麼地不同啊﹗它「擦乾了我們臉上的淚
痕」,並且引導我們不致走上那「不必要地踩到腳下小蟲」的路。
去向那聖書學習,學習這珍貴話語的意義- 「我要慈悲,不是獻
祭」。基督教不是對受苦動物的無情旁觀者,而是那無法防衛自己
的無助族群之嚴厲復仇者。8

洋溢英國十九世紀運動的熱切宗教情感,在此類常見的演說中,一顯
無遺。

此外,在「運動組成」方面,基督徒顯然佔了運動成員中的絕大多
數,教會牧師也佔了領導階層中的極高比例。比如說,RSPCA 1889年全
國八十一分會的幹部名單當中,除了四個只有婦女委員會的地區,全國只
有六個分會沒有神職人員擔任重要幹部。以全國總數352名擔任幹部的神
職人員來算,可以得出平均「每一地區分會」就有4.2 名神職人員擔任執
行委員、會長、祕書,或主席等職務,其中還包括了坎特柏利大主教亦是
肯特(Kent)一地分會的會長。9 雖然在當時運動中,常可以見到信徒抱
怨教會對動物漠不關心,但是,這數字至少說明了當時有著相當比例的神
職人員,特別還擔任了領導與決策角色。到了十九世紀晚期,當越來越多
的宗教上的自由思想者(freethinkers)、世俗論者(secularists)、無神論
者或其他不同信仰者加入運動時,面對這大體由基督徒與基督教信仰所領
導的局面,他們反而時常感到自己是運動中受壓制或甚至被邊緣化的少數
族群。對於運動集會開始時的禱告和唱聖詩以及具有排外性的宗教論述,
如「無神論是殘酷的起源」等說法,他們也都時常感到不滿並提出抗議。

然而,基督教於運動中的重要地位,至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就已
逐漸改觀。隨著達爾文演化想法所帶給宗教的挑戰、地質學以及其它科學
之發現與科學勢力之擴大等因素,英國社會逐漸開始走上世俗化的道路,
信仰亦不再於公眾事務中扮演如過去般的顯著角色;動物保護運動的宗教
色彩,故也開始逐漸消褪。我們今日所熟悉的二十世紀70年代以來的新一
波的「動物解放運動」,基本上已不再立基於基督教精神。現代世俗的權
利與義務觀、福利與平等等各種非宗教性論述,已經取代了過去源於基督
教的統管與憐憫等想法,成為運動之主要意識形態。基督徒已不再是運動
之主幹,基督徒身分也不再是運動中常見的熱切宣告。甚至,我們可以見
到許多非信徒的運動者,時常指出教會不但在運動中普遍缺席,對動物議
題的甚至還充滿敵視。比如說,以寫動物運動之「聖經」-《動物解放》一
書著名的效益主義哲學家彼得辛格,即曾批判主流基督教在它最早的一千
八百年歷史中,將動物排除在其關心範圍外。他甚至在一次訪談中直截了
當地說道:「猶太/ 基督教傳統是我們的敵人」。10 當然,此類對教會的
批判,不單來自非信徒,亦時常來自關心動物處境的基督徒。

在熟悉了基督教於動保運動中的演變背景後,我們接著進入本文的核
心- 安德魯林基的動物神學。


二.動物神學與動物解放

安德魯林基是英國聖公會牧師,目前任職於牛津大學神學系,擔任由
「國際動物福利基金」(IFAW)所贊助設立的世界第一位「神學與動物福利」
資深研究員職位。林基三十多年來學術與運動上的參與,已使得他成為西
方運動中最著名的基督教代表,以及當代所逐漸成形之「動物神學」領域
的最重要神學家。在運動方面,自70年代以來,林基即積極參與動物福利
運動,不曾停歇地講道、演講、製作廣播節目、籌組活動與團體,其中亦
包括擔任「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協會」的中央決策委員,帶動此團體在70年
代開始的一系列改革工作。在學術工作上,他曾主持英國愛塞克斯大學的
「神學研究中心」,努力推動有關動物的神學探討。11 自他1976 年第一本
有關基督教與動物權之著作《動物權》問世以來,著作不下十數,最主要
的有《基督教與動物權》、《動物神學》、《挪亞之後》以及《動物福音》。
12 2001年,林基接受了由坎特伯利大主教所頒授的榮譽神學博士,獲頒
理由是因為他「特殊且重大的『創造神學』領域的開創性貢獻- 尤其是有
關上帝之有感受能力之受造物的權利與福利上」。這是聖公會大主教所能
授與神學家的最高榮譽,也是教會史上首度肯定與動物福利相關的學術成
就。以下我將分為三部分,探討林基在基督教動物關懷上所做的三主要貢
獻:1. 發掘基督教珍貴傳統、2. 建立有系統的動物神學、3. 帶動福音的
實踐。

1. 發掘基督教珍貴傳統

雖然主流教會甚少將動物視為具有道德地位、值得關切的對象,教會
與神學在歷史上卻也不乏正面典範。林基有意識地從事的一項基本工作,
即是重新發掘基督教在「行動」以及「神學思想」兩方面關懷動物的人道
傳統。由於史家以及基督社區自身缺乏對動物問題的敏感度,在回顧過去
時,往往容易忽略這一部分的事蹟。如前述的十九世紀英國動物運動中無
數抱持基督信仰替動物發聲、促進各項道德改革工作的人,雖是基督教實
踐上可貴的一頁,卻少為當代基督徒所知。林基所做的部份努力,即是這
歷史重建工作。

此外,作為一神學家,林基投注更多心力的乃是神學思想方面的發掘
與重建。如他所指出:「基督徒繼承了有關動物之神學想像的豐富傳
統......但是危險的是,如果他們將自己與過去的想像切斷,他們的未來
也將因之貧乏。」13 神學傳統中有許多可以擴充人們對動物之同情式理
解、產生欣賞與讚美、並提昇憐憫的思想資產,都是林基認為需要重視
的。這方面的發掘工作,除了可在基督教正典中找尋,林基亦強調不應排
除非正典的許多西元二至九世紀間所流傳的啟示性文學。這之中包括了我
們所熟知的聖徒故事,如聖方濟將動物視為弟兄姊妹,以及許多東、西方
聖徒視動物為親、與動物為友、幫助動物脫離困難或讚美動物美德的文
學。林基認為,這些民間「傳說」由於被認為是過度美化的事蹟,往往為
基督教正統所忽略。但是這類文學,實際上不但展現了豐沛的信心與想像
力,描繪出與萬物合好的理想,體現了基督與受苦生命同哭泣的博愛精
神,而且更是基督信仰關切動物的最好見證,應該是後人所不可輕忽的珍
貴資產。14

2. 建立有系統的動物神學

除了積極發掘基督教傳統,林基更進一步依據其中之正面洞察,發展
出一套有系統的動物神學。雖然說基督教傳統中存在著豐沛的思想元素與
行動楷模,但是,平實而論,兩千年來的教會歷史中,長期存在著對動物
處境之漠視;基督教教義所更常發揮的功用,往往是合理化人類對其他受
造物的剝削與利用。在神學討論中,動物亦被視為不具道德地位,當然更
不值得人們施捨憐憫與關懷。如十九世紀一位耶穌會傳教士所說的:「對
於低等動物,如同對棍子或石頭一般,我們沒有必要行慈善或盡任何其它
義務。」15 天主教教宗庇護九世也曾禁止羅馬地區成立動物保護團體,原
因同樣是因為人類對動物不具有義務。這些雖是過去之例,相同心態卻仍
持續反映在當代教會事工上。林基的神學建構工程,也於是由 對這類想
法之批判開始的。

他指出基督教中有三個思想傾向,影響了基督教文明普遍對動物處境
漠不關心--工具主義、人類中心主義和二元思考,而神學家聖湯瑪斯.阿
奎那乃是帶來最大影響的神學家。比如說,阿奎那由於深受亞里斯多德之
希臘傳統理性觀以及聖奧古斯丁的自然階層觀所影響,認為雖然聖經命令
「不可殺」,但是人類殺害動物並不構成罪,因為不具理性之動物存在世上
的目的正是要供人類使用與驅使。16 他說:「萬物的秩序,是不完美的該
供完美的使用,即使整體自然仍在朝向完美前進中。」17 換句話說,也就
是不完美的動物,該讓較完美的人類來使用。亞奎那斯的思想,主要鞏固
了基督教中對動物的三個主要假設:1. 動物是沒有心靈的、非理性的;2.
由於動物的本質以及神的眷顧,他們的存在只是為了滿足人的目的;3. 動
物自身也因此不具有道德地位。在這長久支配文明的基督教主流傳統下,
人類也因此以自我為中心,將動物視為達成人類各種目的的「手段」或「工
具」,以供飽腹之用、娛樂之用、科學實驗之用或象徵人類權利與位階之
用。

林基對此神學傳統的批判,最早可見於其《動物權》一書。但是繼此
之後,他則多朝正面的思想建構努力。他認為,將箭頭指向基督教兩千年
的傳統雖然容易,但是今日更重要的工作,並不是負面地排斥與責難,而
是該由基督教寬廣豐富的傳統中求取正面的洞察。林基往後的《基督教與
動物權》、《動物福音》與《挪亞之後》皆是此方面的嘗試。由這些作品,
我們大致可以歸納出林基動物神學體系中依據的三組聖經中的主要概念:
I. 統管;II. 創造與盟約;III. 博愛典範。

I. 統管
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
地;也要管理海裏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創
世記一: 28)

在過去,聖經中所授與人的管理權柄(stewardship),幾乎一律被解
釋為「統治」(dominion),或甚至是「獨裁」(despotism)。如牛津大學
另一位神學家Keith Ward在對創世紀的解釋中,就是說人類因為有統管的
權柄,因此在動物之前具有「神」之地位,萬物也因此該「服事」人類。
18 這也是人們在不多加思索下容易接受的一種想法。但是林基以及近來許
多聖經學者所不斷探討的,則是神所授與人的這個權柄的本質究竟是什
麼?19 在林基看來,這不該是個孤立、不受道德約束的關係,而是該置於
基督論思考中來看待的。他認為,人既受託看顧所有活物,即該揣摩神之
旨意,並且效法基督之精神。此受託之管理職責,絕對不該違背正義、慈
愛等基督教基本精神,而是必須充分掌握基督的統管本質-那最高的要服
事低的、那為首的要為人後,甚至為之捨身。唯有以基督之統管為榜樣,
我們才能真正善盡神所授與人類掌管/服侍萬物的職任。若依此權柄為所
欲為,滿足人類一己之需求與欲望,反而是對這職任的最大曲解與濫用。

II. 「創造」與「盟約」
神曉諭挪亞和他的兒子說:「我與你們和你們的後裔立約,並與你們
這裏的一切活物,就是飛鳥、畜生、走獸,凡從方舟裏出來的活物立
約。」(創世記九: 8-10)

統管關係除外,林基指出,人與動物另一層神學上的重大關係乃是來
自是「共同的起源」以及「與神所共締的盟約」。人雖然在神的眼中有著
特殊的地位,但是在最根本的層次上,人與動物是同屬的。人與動物共同
為神所創造,不但享有同一起源,也共同在神之救贖計畫之中。神眷顧人
類,但也不忘記動物,如在神前面,即使連小小的麻雀,「一個也不忘記」
(路加十二: 6-7)。詩篇一四五: 9 亦寫道:「耶和華善待萬民,他的慈
悲覆庇他一切所造的」。神從來沒有將人以外的受造物摒除在祂的計畫之
外,所有的受造物在神眼中也都有其自身的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
是為神所眷顧的。此外,在造物主的計畫中,人與其他受造動物間更有著
親密關聯,命運是合一且無法分割的。如在聖經中多處,人與動物永遠是
共同承受神之祝福以及神之憤怒與審判的。20 在這點上,儘管林基對卡爾
巴特之動物神學觀點多有批判,但是他極為肯定巴特對此一概念的掌握,
如卡爾巴特所說的:「人類的救贖和沉淪,他的歡喜和悲傷,都會反映在
動物環境和同伴的禍福上......動物將與人類共同參與盟約,分享這允
諾,還有籠罩這允諾的咒詛。」21 這禍福與共的關係,更確認了人與動物
應該合好並和平相處。

基於「創造」與「盟約」,我們知道在神面前,所有受造物都具有自
身的價值,因為他們在神眼中,都是重要且美好的。也基於此,林基提出
了一個重要概念,即神所賦予動物的「權利」(theos-rights)。這個權利,
並不是立基在世俗的權利與義務履行關係上,而是單純來自神之授與。因
為對神而言,所有受造物都有內在價值,同被納入神之慈愛盟約,故也有
不應受到侵犯的、來自神的權利。林基指出,教會皆已普遍認可並使用
「人權」之概念,以之促成上帝國度之實現,故也不應該排斥動物所被同樣
賦予的權利。「權利」這道德語言,對於提升動物之道德地位,協助人們
認識動物在神眼中的價值,以及防止動物受侵犯與傷害,皆甚有助益。然
而,林基亦承認,做為一種目的性的語言,theos-rights並非完整的、唯一
的、或絕對必要的概念,而一般世俗的權利概念之所以不足,亦由於其中
所假設的人與動物間的「平等」以及「平等考量」的原則。22 由於此,林
基另提出了其動物神學中最為核心的一個概念-「寬愛典範」。

III.寬愛典範(Generosity paradigm)

林基認為,世俗的動物權利論雖強調平等精神,但是這卻仍無法徹底
實踐一個立基於基督精神的人與動物關係。由於動物的無辜、脆弱與弱
勢,我們需要以寬大博愛的胸襟,以更甚於平等的自我犧牲態度,來服侍
照顧他們,而不是將所有個體的利益與需求擺在同一基準點上。如耶穌在
世時,耶穌所特別關心照顧的是一般被社會所遺棄、乏人照顧的老人與小
孩、妓女、痲瘋病患、瞎眼者,而不是擁有權力、享有高位之人。這是耶
穌所立下的寬愛典範,也是林基所闡釋最多的核心概念。

若要進一步理解這依據基督論的想法,林基指出我們必須建立起兩項
基本認識,即「動物如基督般的無辜受難」,以及「人類如基督般服侍弱
者的道德義務」。

在第一點上,林基與另一猶太教神學家Dan Cohn-Sherbok曾經引用一
位猶太見證人Elie Wiesel所留下的一段故事說明。Wiesel在其書中,紀錄
下了在奧斯維茲集中營時,一次納粹軍官將兩位猶太人以及一位小男孩公
開處絞刑的過程。這兩個成年人很快就死了,但是那位男孩卻沒有:

「上帝在哪裡?他在哪裡﹖」我背後有一個人問..

但是那繩索還在動,那小孩太輕了,所以還活著。

半小時之久了,他還在那裡,做生與死的掙扎,緩
慢地在折騰而死,而我們得眼睜睜地看著..

在我背後,我聽到同一個人問:「上帝現在在哪裡?
」而我聽到我心中一個聲音回答了他:「他在哪?他
就在這兒- 他正被吊在絞刑台上。」23

這段文字,傳達出十字架上受難的基督,象徵了所有無辜受苦者的形
象。故在十字架上人們所能見的,不單是為世人而死的基督,還有所有無
辜受苦的生命;同理,在所有無辜受苦者身上,我們亦可以同樣見到耶穌
的形象。如果我們細心關切每一個掙扎的動物生命,理解他們在屠宰場、
實驗室與各種牢籠中的處境,我們將同樣可以體會到他們的無辜受苦與基
督受難本質上的類同。

但是林基指出,當我們能夠敏銳體會到孩童、動物,或其他弱勢者如
基督般的無辜受苦後,還需要體認到基督的另一層本質:謙卑服侍與自我
犧牲的精神。由耶穌言行與事蹟,我們可以見到這精神。聖經上亦提到,
神在最後審判時說:「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
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
我在監裏,你們來看我。」主並說,「這些是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最小
的一個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馬太廿五: 35-36, 40)林基指出,
人類與其他動物相比之下的優越性與特殊性,正在於我們具備有更大的能
力來服侍弱小受苦者。我們對動物的管理權柄,故也是要我們對弱勢者格
外關照與犧牲付出,而不是為所欲為,只為自己著想。如十九世紀動保運
動積極領導成員謝茲柏利伯爵所言,「我確信上帝呼召我,要我奉獻他所
恩賜給我的所有優勢來關切那些軟弱的、無助的、無人救援的人或動物」
24 ,這告白正貼切彰顯了林基所闡揚的基督寬愛典範。

3.帶動福音的實踐

如同解放神學的傳統,林基之動物神學並非一套抽象的神學思想系
統,而是立基於實踐,無法與行動分離的神學。林基本身更是除了研究與
教學外,時間與精力大半奉獻在各項動物運動中。針對教會之實踐,林基
建議可以由三個最基本的領域做起:I. 崇拜;II. 福音傳揚;III. 承擔基督
職任。

首先,最基本地,教會可以藉由崇拜,重新尋回人與動物的同一性與
合好關係。林基指出,長久以來,教會的崇拜儀式反映了對動物的漠視。
在儀式當中,我們所不斷加強的印象是:只有人類這個物種,才是上帝所
鍾愛、所關心的。人們將焦點完全放在自己身上,只求罪之赦免、自身的
救贖以及靈性滋養,反而忘記來自其他受造物的讚美,亦忘記藉由聖靈之
激發,讚美神所造之萬物。這種狹隘的,以「人」為中心的崇拜儀式,林
基認為,是教會與基督徒若要謙卑向動物學習,首先應該修正的。如約伯
記中所說:「你且問走獸,走獸必指教你;又問空中的飛鳥,飛鳥必告訴
你;或與地說話,地必指教你,海中的魚,也必向你說明。看這一切,誰
不知道是耶和華的手做成的呢?凡活物的生命和人類的氣息,都在他手
中。」(約伯十二: 7-10)在崇拜之中,我們是要崇拜那創造世界與所有
活物的創造者,並禮讚所有創造、享受創造、欣賞創造,並對之充滿感
恩。此外,在崇拜之時,基督徒更該提醒自己神對萬物之關照,以及人對
動物所應善盡的職責。

為了要轉變過去以人為中心的崇拜,以及擴大我們對「造物主」與「受
造物」的神學理解,林基建議可以由兩項基本改革做起。首先是祈禱文以
及教義問答等的改寫與增補。在這方面,林基自己曾編寫《動物福利禮拜
經文》以及《動物儀式》,供教會崇拜使用。書中包括了禮讚受造物、保
護動物、憐憫受苦動物、懺悔人類對動物之殘酷、祝福動物等各類的祈禱
經文與教義問答。25 此外,自70 年代開始,林基亦與許多關心動物的教
會人士共同推動了「動物主日崇拜」(Animal Welfare Service)的活動。這
活動促請各教會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建議在10 月4 日這「世界動物日」也
是「聖方濟日」這一天),讓人們與動物共同進入主的殿堂崇拜,以提醒
人們動物與我們一樣,有著共同的天父,同受看顧與祝福。這活動在英國
教會已經推行了許久,每年有上百間教會持續配合。雖然有反對者認為動
物進入禮拜堂會造成秩序混亂,但是林基認為,如果我們沒有辦法將各項
有關創造之真理,具體體現在崇拜當中,我們將更可能貶低了「崇拜」的
神聖價值。26

其次,在福音宣揚上,林基提醒,教會應當記得上帝寬大且無止境的
愛,不應將動物排除在外。我們之所以宣揚福音,宣揚上帝的愛,目的正
是要帶來我們所缺乏的愛,讓人類由自私的慾望中解放。但是教會對上帝
無所不包的愛,往往卻只有狹隘的想像與認識,不但少有牧者願意在講道
之中正面談到上帝對動物的愛,更有許多牧師對這想法嗤之以鼻。在歷史
上,如在十九世紀的英國,當許多牧師開始於講道中談到其他受造物時,
往往被認為是褻瀆了神聖的講道壇尊嚴,故自十九世紀初開始,動保團體
即開始不斷呼籲讓動物「重返」福音宣揚當中。在1830 年,「皇家防止虐
待動物協會」就成立了一個「次委員會」,專門推動牧者在講道或一般教
誨當中,提醒人們動物亦是神所創造,為神所眷顧,是人類所該善盡職責
保護的。27 他們持續呼籲道:「神職人員應該認知到這課題是值得他們關
注的,而不是一項對講道壇的褻瀆,或甚至是對神聖的安息日的褻瀆。這
一天的訂立,正是為了教導正義,強化『人道對待動物』這重要的道德職
責。」28 還有:「培養我們對低等動物的仁慈的心,是為基督教鋪下了準
備的道路。一個對動物細心仁慈的人,不會對他的同胞殘酷;那以溫柔與
愛心對待不能言語之動物的人,將無法抵擋福音中的愛。」29 這項工作在
推行了半個世紀後,到了十九世紀末,已有可觀的成果。依照「皇家防止
虐待動物協會」的統計,到了1890年代末期,平均每年皆約有兩千個以上
的英格蘭以及威爾斯地區教會牧師在講道中響應了對動物的關懷。30 在這
歷史傳統下,我們可以見出林基在福音傳播上的推動,只是延續了這擴展
人類對福音與動物之愛的努力。

最後,在福音實踐上,林基更提醒我們要認識並承認,如果基督徒與
教會的職任在於追隨基督,我們就必須在生活中切實納入對動物的關懷,
由個人與社區的反省與實踐做起。在個人的層面,我們得由種種最根本的
反省做起,比如說:檢討我們與寵物的關係;關心我們每日盤中所食;理
解飼養與屠宰動物過程中動物所承受的種種折磨;思考科學知識的取得是
否應以動物之痛苦做為代價;檢討是否該讓動物承受折磨與煎熬以換取人
類自身的健康......等等。反省之餘,我們更必須讓這些反省改變個人的
生活,也讓這些反省帶領基督徒與教會從事實際的對動物的關心,如動物
救援工作、看護工作、抗議虐待與爭取權利的工作。如箴言三十一: 8 所
言:「你當為不能自辯的開口,為一切孤獨的伸冤。」這「不能自辯的」,
尤其貼切形容了無法開口反抗人類壓迫與剝削的動物族群。對於幾個當今
迫切的動物議題,如密集式農場飼養、屠宰、動物實驗、狩獵、基因工程
等,林基都曾深入探討與從事改革,不過在此就不多論。31


三.動物神學的意義與啟發

林基的動物神學除了以上所論及的三方面貢獻,對「神學」、「教會」
以及「動保運動」三者,更分別具有額外的特殊意義與實際啟發。

首先,對於「神學」,林基向來強調動物議題並非只是另一個低層次
的問題,如「賭博」或「酗酒」等。他認為,有關動物的神學思考,不但
能夠帶來動物解放,更可以帶來神學自身的解放,故「動物解放」、「人
的解放」以及「神學解放」間實存在著密切的關係。

我們所熟知的神學正統向來所關注的只是人神問題,如人類與神的盟
約、人對神之律法的服從、人的罪惡、人的救贖等以「人類」為中心的主
題。在這一切以「人」為中心、以「人」為萬物準則的思考支配下,其他
受造物完全被摒除在神學思考之外。如神學家Hans Kung所宣稱的,神所
希望的只有「人的好處、人的真正偉大,和他最終的尊嚴」。32 這類有關
「創造」之討論,如林基指出,幾乎成了一門「人類學」,不但貶低了神
學,窄化了神之「視界」、「正義」與「關懷」的神學觀,更有可能引來
人類的自大與自我崇拜,導致人類的「神化」。William Temple曾說:「如
果你對神的形象有錯誤的認識,不管你有多虔誠,這對你只有害處」。這
正是林基認為今日神學與人類的困境所在,而有關動物的神學思考,正可
以扮演一項正面功能,糾正人類的過度偏狹,尋回對神的完整認識。只有
當我們將神學眼光擴展至整體受造界,理解其他創造物在神眼中也同樣有
不可抹滅的內在價值,明白神之正義與仁慈並不止於人類,我們也才有可
能脫離長期盤據神學的「人本主義」,回歸以「神」為中心的創造觀。故
這也是「動物神學」之於神學的一層特殊意義。

其次,在「教會」方面,林基自70年代以來在動物議題方面的奉獻,
適時成為教會之動物關懷的象徵性代表,提供了無數基督教信徒之精神倚
靠與安慰。如文章第一部分所指出,當代新一波的動物解放運動已不復有
宗教色彩,但是這並不代表運動中不再有秉持宗教信念從事動物關懷的工
作者。只是,時代的演變,使得這些人所面對的是比過去信徒更為孤單無
援的一場靈性上的奮鬥。在教會中,他們往往尋求不到慰藉和支持而感受
到輕蔑與敵意,或甚至教會本身就是他們的抗爭對象。在此般的處境下,
有著牧師身分的林基,幾乎成了關懷動物之基督徒所能尋得的少有的信心
與力量來源。長期以來,林基也幾乎扮演著運動信徒之牧師的角色。「美
國人道協會」就曾封譽林基為動物運動中的「官方牧師」。自其寫的第一
本有關基督教與動物的著作以來,每年,林基除了收到批評者的信,更常
收到對教會感到失望的關心動物之基督徒的來信。他也因此深深體會教會
應該正面回應這些對動物的倫理關懷,而不是繼續漠視動物處境和眾多信
徒靈性上的需要。他說,「這些人的聲音是我們該重視的,而不是如現在
般一味將之邊緣化、禁聲或嘲笑。」33 在當今教會普遍仍未醒覺其服侍弱
勢動物之職任的處境下,林基的寫作與實踐,在信仰社區中,也就適時發
揮了一項重要的牧靈功能,回應了信徒靈性上的渴望與需要。

最後,對於當代非宗教性的「運動」而言,林基所提供的宗教性思
考,仍有其不可或缺的功用。與大部分的社會運動相同,動物解放運動亦
是一個充滿焦慮、失望、怨恨,尤其是道德自滿的運動。林基指出,當許
多人享用一頓魚肉佳餚時,保護動物的素食者通常也享受了一頓愉快的痛
罵。此外,或許由於無所不在的動物虐待所帶來的挫折,有少數激進運動
者曾使用傷及無辜之人的暴力手段,如侵入破壞研究室或炸彈威脅科學研
究人員。34 這在媒體渲染的結果下,使得在西方,當一般人想到動物解放
人士,所直接聯想到的就是枉顧人命與財產的暴力形象。

對這些困擾當代運動的種種負面傾向,林基甚為關切。他指出,動物
福利的提升,只是更寬廣之和平遠景的一個環節。基督徒所要尋求的尤其
是全面的靈性更新,而並非只是技術性的現實層面的種種改善。自以為
是、憎惡、暴力手段等等這些違反終極理想的行為,只是讓我們更加遠離
萬物合好的和平遠景。當面對運動中必然之挫折與絕望時,他提醒基督徒
倚賴信仰中源源不絕的愛的力量。這愛的力量,林基稱為是「靈魂的力
量」,足以使人面對種種考驗與絕望;林基的神學院恩師Sydney Evans亦
這麼形容:「我相信愛的存在與力量是無法擊破的,因為它的性質是縱然
再大的邪惡所能對她做的,也只不過是帶給她不斷更新的機會。」35 林基
此類對於最終遠景與信念的強調,在不再以宗教為本、不興談道德、一切
以專業務實為取向的當代專業運動中,或許已不是主流的聲音,但卻仍能
對做為「人類道德提昇運動」之一環的動物解放運動,發揮正面提升力
量。這是林基之神學思考之更寬廣意義之三。

四.結語

如同開頭所言,這篇文章雖談及過去種種,這「過去」卻是以著寓言的
方式遙指著「未來」。同樣地,林基之動物神學思想所能提供的最寬廣意
義,最後也必定在於其整體典範的「啟示的」與「比喻的」力量。林基並非
要求所有的基督徒亦步亦趨地追隨其個人所摸索出來的思考與行動道路,但
卻藉其自身典範,指向了一個寬廣的、倫理的、美好的方向,那是每個基督
徒都可以依照內心的聲音或甚至是文化情境的需求,追求前往的。


註解
1 基督教的宗教思潮與福音派再興運動,一般被視為是工業化、都市化等變遷、法國
大革命、浪漫主義等種種因素以外最主要的運動興起原因。

2 有關西方動物運動與人道思潮的發展,參閱French, R. D., Antivivisection
and Medical Science in Victorian Society (New Jersey, 1975); Keith
Thomas, Man and the Natural World: Changing Attitudes in England
1500-1800 (London, 1983); Richard Ryder, Animal Revolution: Changing
Attitudes towards Speciesism (London, 1989); Hilda Kean, Animal Rights:
Social and Political Change Since 1800 (London, 1998).

3 此時運動一般被稱為「反對虐待」運動(anti-cruelty movement),到了十九世
紀70年代反對動物實驗運動的激化期,以及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較多政治基進者
如社會主義者與女性主義者湧入運動後,即漸開始被稱為「動物捍衛運動」(
animal defence movement)或「動物權運動」。

4 此團體目前仍存在,已有近1 8 0 年的歷史,目前是世界上成員數最多、財力以及
影響力最雄厚的動物保護團體之一。

5 RSPCA, Annual Report, 1835, p. 5.

6 在英國,至十九世紀末,一般的動物保護運動以及反對動物實驗運動(
anti-vivisection movement),皆有總數兩百以上的團體與分會數目。
7 RSPCA, Annual Report, 1838, p. 55.
8 RSPCA, Annual Report, 1835, p. 39.
9 此統計乃依據 'Appendix IV. Branches and office bearers,' RSPCA, Annual
Report, 1889, pp. lv-lxx.
10 見Peter Singer ed., In Defence of Animals (Oxford: Blackwell, 1985),
p. 3; Peter Singer, The Animals' Agenda (Sept. 1987), pp. 7-10.
11 此時成果之一,可見林基召集各界學者,合力寫成的Andrew Linzey and
Dorothy Yamamoto eds., Animals on the Agenda: Questions about Animals for
Theology and Ethics (London: SCM Press, 1998).
12 林基主要著作,請參見文末附錄。
13 Andrew Linzey and Dan Cohn-Sherbok, After Noah (London: Mowbray,
1997), p. 70.
14 參閱Linzey and Cohn-Sherbok, After Noah, chap. 5.
15 引用於Andrew Linzey, Christianity and the Rights of Animals (London:
SPCK, 1987), p. 1.
16 阿奎那在其主要經典Summa Theologica 以及Summa Contra Gentiles 中,探討了
人類對待動物的問題。
17 Quote in Andrew Linzey, Animal Theology (London: SCM Press, 1994),
p.13.
18 Discussed in Linzey, Animal Theology, p. 71.
19 此方面的近作,見Matthew Scully, Dominion: the Power of Man, the
Suffering of Animals, and the Call to Mercy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2002).
20 相關討論見Linzey and Cohn-Sherbok, After Noah, p. 22.
21 Karl Barth, Church Dogmatics, III/1, p. 178. Quoted in Linzey, Animal
Theology, p. 35.
22 對於林基之權利說的討論,可見Stephen H. Webb 的On God and Dogs: A
Christian Theology of Compassion for Animals (Oxford: Oxford Univ. Press,
1998), pp. 38-42 。Webb 認為林基所提的權利想法並不足夠,但是他同樣支持憐憫
動物的基督神學。
23 Elie Wiesel, Night, ed. and trans. S. Rodway (Harmondsworth: Penguin,
1981), pp. 76-7. Quoted in Linzey and Cohn-Sherbok, After Noah, p. 128.
Elie Wiesel 為198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24 謝茲柏利伯爵於1881 年4 月30 日所寫之信。Cited by Roberta Kalechofsky
in Betweenthe Species: A Journal of Ethics, vol. 6, no. 3 (Summer 1990),
p. 160; also cited and discussed in Linzey, Animal Theology, p. 36.
25 Andrew Linzey, Order of Service for Animal Welfare (Horsham: RSPCA,
1975, reprinted in 1981, 1987, 1992); Andrew Linzey, Animal Rites:
Liturgies of Animal Care(London: SCM Press, 1999).
26 Linzey, Animal Gospel: Christian Faith as though Animals Mattered
(London: Hodder & Stoughton, 1998), p. 171.
27 RSPCA, First Minute Book, 1824-1832, p. 113.
28 Voice of Humanity, 2 (1831), p. 21.
29 "Notice to the Clergy," RSPCA Annual Report, 1864, p. 15
30 RSPCA, Annual Report, 1896, p. 125; 1897, p. 126.
31 參閱Linzey, Animal Theology and Animal Gospel.
32 Quoted in Linzey and Cohn-Sherbok, After Noah, p. 121.
33 Linzey, Animal Gospel, p. 4.
34 參閱Linzey, Animal Gospel; Linzey, 'The place of animals in creation-A
Christian view,' in Tom Regan ed., Animal Sacrifices: Religious
Perspectives on the Use of Animals in Science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
Press, 1986), p. 140.
35 Andrew Linzey and Brian Horne eds., Apostolate and the Mirrors of
Paradox by Sydney Evans(Oxford: SLG Press, 1996), pp. 2-3.



《林基教授與動物相關之主要著作》

Animal Rights: A Christian Assessment, London: SCM Press, 1976.

Christianity and the Rights of Animals, London: SPCK, 1987.

Compassion for Animals: Readings and Prayers. Co-edited with Tom Regan.
London: SPCK, 1988.

Songs of Creation: An Anthology of Poems in Praise of Animals. Co-edited
with Tom Regan. Basingstoke: Abbey, 1988.

Animals and Christianity: A Book of Readings. Co-edited with Tom Regan.
London: SPCK, 1989.

Political Theory and Animal Rights. Co-edited with Paul Barry Clarke.
London:Pluto Press, 1990.

Animal Theology, London, SCM Press, 1994.

Dictionary of Ethics, Theology and Society. Co-edited with Paul Barry
Clarke. London: Routledge, 1995.

After Noah: Animals and the Liberation of Theology (with Dan
Cohn-Sherbok). London: Mowbray, 1997.

Animals on the Agenda. Co-edited with Dorothy Yamamoto. London: SCM
Press, 1998.

Animal Gospel: Christian Faith as Though Animals Mattered, London, Hodder
& Stoughton, 1998. 《動物福音》一書即將由東南亞神學院神學叢書出版。

Animal Rites: Liturgies of Animal Care, London, SCM Press, 1999.

Animal World Encyclopedia, Kingsley Publishing, forthcoming.


※作者簡介:李鑑慧,成大歷史系肄業,英國劍橋大學歷史系碩士、博士

沒有留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outbrain